Locqi

世间所有的相遇,都是久别重逢。

没有最好
只有更好


使用github+hexo搭建静态blog

环境部署

需要安装以下内容:

  • git
  • Node.js
  • hexo

hexo官网资料参考链接

使用brew安装npm (Node.js 的模块依赖管理工具)

1
brew install npm

安装git

1
brew install git

git搭建blog官网资料参考链接
新建git仓库作为静态网站的存放位置
命名规则要求为:git账户名.github.io
可以先在仓库上新建index.html测试下网址是否有效

安装hexo

1
npm install -g hexo-cli

初始化hexo

1
2
3
hexo init <yourfolder>
cd <yourfolder>
npm install

安装hexo部署git环境

npm install hexo-deployer-git --save

修改配置文件_config.yml

deploy:
  type: git
  repo: https://github.com/gitusername/gitusername.github.io.git

至此基础环境搭建完毕

若需绑定特定域名,则先在hexo初始化的文件夹下面新建CNAME文件,写入域名
再将域名的dns解析增加两条a记录,解析到github服务器192.30.252.153和192.30.252.154

博客写作

hexo自带hello-world文章。只需两步命令即可看到网站全貌

hexo generate //简写hexo g
hexo deploy //简写hexo d

访问https://locqi.github.io
generate为生成静态文件,deploy为提交到git,现在可以去仓库中看到提交的内容。
但若每次修改一点内容就提交一次,毕竟不方便。
请使用命令:

hexo server //简写hexo s
#INFO  Hexo is running at //0.0.0.0:4000/. Press Ctrl+C to stop.

即启动本地预览,访问本地地址//0.0.0.0:4000/ 即可,修改后刷新地址即可看到效果,满意后再deploy到git发布即可

看完了helloworld就可以开始新建写自己的文章了
新建文章命令:

hexo new [layout] <title>

Hexo 有三种自带布局:post、page 和 draft,默认post,title即为静态页面地址栏标题
新建完成后可以在目录/source/_posts/看到新建的文章:title.md,此时还未编译成静态文件,(mac用户建议用visual studio code软件编写,微软官网下载即可,轻便好用。)
说说基础的编辑:进入md文件,首先编辑Front-matter
即文件最上方以 — 分隔的区域,用于指定文件基础信息,如文章显示名称,发布时间,评论开启等等

---  
title: 使用github+hexo搭建静态blog
date: 2016-01-10 13:42:11
tags: [github, hexo, blog, cname]
comments: true
categories: skills
---  

接着就可以愉快的写作啦,这里采用markdown通用格式编写。
Markdown 是一种轻量级标记语言,它允许人们“使用易读易写的纯文本格式编写文档,然后转换成有效的XHTML(或者HTML)文档”。详情参见维基百科:Markdown
语法支持请戳Markdown中文文档

ok。使用github+hexo搭建静态blog基本步骤介绍完毕了。

原有文章大部分都在wordpress上,明天想个法子把文章挪过来。

Newer Post

快速使用 SOAP-IOS 请求 国内手机号码归属地查询WEB服务

前言Web Service技术, 能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应用无须借助附加的、专门的第三方软件或硬件, 就可相互交换数据或集成。依据Web Service规范实施的应用之间, 无论它们所使用的语言、 平台或内部协议是什么, 都可以相互交换数据。Web Service是自描述、 自包含的可用网络模 …

继续阅读
Older Post

vno主题DIY配置

每次换博客总是会为主题style纠结,这次换来换去盯上了onevcat大神的主题,简洁明快,基于响应式的设计风格。附上git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lenbo-ma/hexo-theme-vno 但总要对样式和细节写点diy配置,下面是修改笔记: 主配置文件 /themes/v …

继续阅读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